非常感谢主办方在疫情期间辛勤组织这么一场线上课程。作为一名爱钻“内生性牛角尖”的经济学科班学生,首次系统学习计算社会科学。授课的老师们都是领域内的大咖,力求“授人以渔”培养初出茅庐的我们直觉和技术双基。

具体来说,我十分佩服梁玉成老师的逻辑体系,讲课犹如抽丝剥茧,对计算社会科学的各类研究范式了然于胸,尤其喜欢他把各个社会科学门类打通来讲。周旅军老师讲课非常引人入胜,他对身边有趣议题的热情真的带动了我,在漫长的课时中循循善诱,非常照顾小白同学们的基本需求,分享了非常丰富的人工智能工具箱,这部分内容说实话有很多,听得还不够尽兴……

李同学 北京大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训练营结束后不到一周内,中国社交网络上就掀起了与孙萍老师的算法-劳动者(外卖员)直接相关的超高热度的话题讨论,主流媒体跟进报道,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外卖员的同情和理解,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外卖行业巨头直接发布声明,承诺会改进技术,改进算法,让外卖员的工作更有尊严。

这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社科研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的作用完全不会减弱,而是有其非常重要的价值。技术在进步,但是社科工作社科研究要做的,不是被动跟随技术,而是主动适应技术,规训技术,让技术真正为人服务,而非相反。社科工作人员要付出的是了解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更要了解先进技术对社会中每一个群体,尤其是在社会关系中较为弱势的群体的影响。要做到改变社会并不容易,但是至少,可以先迈出研究的第一步。

韦同学 香港科技大学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对机器学习方向抱有极大的兴趣,而面对专业性和系统性极强算法、编程等内容一直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老师们丰富的课程让我了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当如何在计算社会科学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也通过对当前技术发展的通识性学习了解了计算领域大致的前沿和边界,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侧重点。非常感谢这一平台所提供的学习机会,受益匪浅!

朱博士 中山大学

中国社科院举办的此次讲座极大地满足了当下社科青椒的科研诉求。作为一名地方高校从事传播学教学的青椒,无论从教学还是从科研上越来越感到当下大数据时代自身处于瓶颈期,在环境和资源上未能接触第一手信息和资源,想要触摸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会却无从下手,但社计未来暑期课程提供了阶梯。通过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知识细致的解析,结合各位大佬们的案例实战,清晰地展露出社科类学者在进行科研时能够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以及还可以怎么做。希望中国社科院能够就此搭建一个学术共同体平台,后续开设更多提升类公益课程,云集国内不同地方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一方面为地方高校教师提供科研协作和帮助,为一起从事大数据的研究交流和合作提供可能。

郑老师 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