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周旅军:社会科学家的人工智能工具箱

周旅军博士在多个场合就《社会科学家的人工智能工具箱》进行演讲。其中,在2019 年第三届中山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上,有数百名来自各学科背景的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在民智研究院,周旅军博士就这一话题与学者、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了分享。

互联网技术以一种“元驱动力”的结构定位不断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逐渐走向鼎盛。人工智能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显著技术特征,也已经开始显露端倪。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更是在2017、2018以及2019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人工智能。无庸置疑,人工智能时代已来。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借助标注数据和先验知识获得快速发展,突出体现于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分别对应以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联结主义和以知识图谱中逻辑表示和推理为代表的符号主义。此外,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讨论日益进入社会责任的议程,这同样需要在技术层面考量和落实伦理的要求。为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解和应用,发展计算社会科学,开拓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研究结合的策略视野,最终提高研究的创新水平和工作效率,本课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以下内容:(1)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理解,零算法基础定制高精度AI模型;(2)知识图谱在社会计算中的应用;(3)机器学习中与公平性相关的技术措施,降低出现负面后果的风险。